深圳证券交易所博士后工作站创建于1999年,是我国证券行业第一家博士后工作站,目前已累计招收二十二批,共210名博士后。
本站以中国资本市场建设和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为研究重点,重视选题的前瞻性、战略性和实用性,注重实证研究、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本站聘请著名学者以及业内资深人士担任博士后指导专家,与监管机构职能部门、交易所业务部门建立对口指导制度与实习制度,充分运用深交所在课题设计、数据资源和对外合作等方面的优势,为博士后开展重大实践性课题研究以及成果推广应用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本站现面向海内外招收2022级博士后研究人员,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收条件
1. 遵纪守法,品学兼优,身体健康;
2. 最近三年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或将于2022年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具有相关专业背景;
3. 具备全脱产在本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条件;
4. 同等条件下,有证券或金融从业经验者优先。
二、博士后研究课题
申请人可参照以下课题选择一至两项申报:
T-1:监管科技在证券交易所的应用研究
选题建议:本课题拟结合交易所一线监管场景需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智能监管、智能监察、智能风控、智能信息服务等方面,开展创新应用及关键技术等研究,推动监管科技在交易所实践应用。
专业背景: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相关学科背景,有人工智能、大数据相关开发经验者优先。
T-2:证券交易所数字化转型与技术创新研究
选题建议:数字化为资本市场发展带来崭新机遇,成为市场各方的战略选择。面对数字化转型趋势,本课题拟研究如何利用技术创新提升证券交易所的数字化服务能力,并打造相应配套的数字化平台,提高交易所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水平。
专业背景: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相关学科背景,有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相关开发经验者优先。
A-1: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发展研究
选题建议: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拟总结境外资本市场发展的成败得失,深入探讨如何更好地将现代资本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我国制度优势相结合,立足我国国情市情,建设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资本市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专业背景:经济学、管理学相关学科背景,有实务或相关研究经验者优先。
A-2:新形势下提升证券交易所创新资本服务能力研究
选题建议: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大量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企业不断涌现,对交易所促进优质创新资本形成、优化创新资本配置、提供配套服务提出更高要求。本课题拟从新形势下创新企业特点与融资需求出发,结合境外交易所对接科技创新实践,探讨在全市场注册制改革背景下,交易所如何进一步提升创新资本服务能力,发挥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体系的枢纽作用,进而探索中国特色现代交易所的建设路径。
专业背景: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背景,有实务或研究经验者优先。
B-1:适合投资者多元化发展的证券交易制度研究
选题建议:近年来,A股市场投资者类别日益丰富,交易策略日趋多元,多空力量更加平衡,各方博弈更为充分,市场韧性不断增强。本课题拟结合境外成熟市场经验,研究探索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投资者多元化发展的证券交易制度体系,在充分兼顾交易效率与市场安全的基础上,提出A股市场交易制度的优化路径。
专业背景:经济学相关学科背景,有实务或相关研究经验者优先。
B-2: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研究
选题建议:随着资本市场快速发展,资本市场在金融中的作用愈加凸显,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加强风险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课题拟对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的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机制展开分析,建立健全系统性风险研究框架和预警指标体系。
专业背景:经济学相关学科背景,有实务或相关研究经验者优先。
B-3:程序化交易监管问题研究
选题建议:近年来,程序化交易快速发展,受到市场高度关注。本课题拟在借鉴境外监管经验的基础上,分析程序化交易可能存在的异常交易行为及潜在风险,构建程序化交易监测体系,借助科技手段探索高效可行的交易监管对策。
专业背景:经济学相关学科背景,有实务或相关研究经验者优先。
C-1: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的路径研究
选题建议:坚定不移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型对外开放是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发展方向。本课题拟梳理主要市场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主要进程、方式及其诱导因素,比较不同开放机制的监管安排和实践效果,并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整体形势,对现行开放机制(QFII、RQFII、深沪港通、沪伦通等)的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在此基础上就“统一、简化外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渠道和方式”提出政策建议。
专业背景:经济学、管理学相关学科背景,有实务或相关研究经验者优先。
D-1:发行上市模式创新研究
选题建议:近年来,部分境外市场通过SPAC模式的上市融资活动大幅增加,同时出现了直接上市等新型上市方式,对传统的IPO模式形成了挑战。本课题拟从历史沿革、市场环境、规则体系、效果评估等方面出发,分析研判近年发行上市领域模式创新的适用性与可行性,为优化完善我国发行上市制度及配套措施提出建议。
专业背景:经济学、管理学相关学科背景。
D-2:资本市场支持未来产业发展研究
选题建议:“十四五”规划提出前瞻谋划未来产业,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资本市场在支持未来产业发展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本课题拟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中选择若干产业进行深入研究,挖掘企业特点和融资需求,在资本市场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企业上市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
专业背景:经济学、管理学及理工科相关学科背景,熟悉科技企业及产业情况,或有复合背景者优先。
E-1: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
选题建议: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小试、中试直至产业化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金融支持。本课题立足服务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实际需求,研究如何通过完善金融支持体系,打通科技成果顺畅转化的堵点,接上科技与资本之间的断点,提升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效能。
专业背景: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相关学科背景,有海外留学经历和理工科背景者优先。
F-1: 公募REITs基础制度研究
选题建议:我国首批基础设施公募REITs采取“公募基金+资产支持证券”结构发行,相关市场建设已正式起步。本课题拟结合境内外市场实践,从长期发展角度,研究适应我国市场环境的公募REITs产品结构创新,探索优化治理机制、信息披露等制度安排,研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提出推动公募REITs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专业背景: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相关学科背景,有相关经验者优先。
F-2: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背景下我国债券市场协同发展研究
选题建议:为进一步促进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协同发展,人民银行及证监会联合发布了两个市场基础设施机构互联互通的纲领性指引,沪深交易所、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以及相关登记结算等机构,联合制定了互联互通暂行办法。本课题拟在互联互通框架下,从交易品种、相关参与方的交易行为、登记托管、清算结算、市场监管、信息披露、风险处置等方面,深入研究两个市场协同发展的路径,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专业背景:经济学、管理学相关学科背景,有相关经验者优先。
G-1: 资本市场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研究
选题建议:践行低碳绿色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是我国实现创新驱动及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资本市场在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本课题拟立足于我国国情,借鉴国际最佳实践,从服务国家战略的高度,就资本市场支持“双碳”目标的作用机制、关键环节、政策措施和实施路径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
专业背景:经济学、管理学相关学科背景,有相关经验者优先。
G-2: 上市公司发展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
选题建议: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前提是如何科学地评价发展质量。本课题拟构建评价上市公司发展质量的分析框架,建立一套包含多维度、具有可比性的指标体系;并进一步研究影响发展质量的宏微观因素,探究上市公司发展质量与宏观经济增长方式之间的关系,探讨上市公司发展质量变化的经济规律及政策涵义。
专业背景:管理学、经济学相关学科背景,有研究经验者优先。
G-3:本土化、时代化语境下的上市公司治理研究
选题建议: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抓手,《公司法(修订草案)》也在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责任、“三会一层”设置运作等公司治理的重要方面做出了较大调整。本课题从国际公司治理最佳实践与我国国情市情相结合的角度出发,着重分析上市公司治理中暴露出的内控失灵、治理失效等现实问题,在治理架构、监管介入、追责机制、评价体系等方面探索上市公司治理的本土化、时代化方案,更好地体现公司治理的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特征。
专业背景:法学、管理学相关学科背景,有实践经验者优先。
H-1: 资本市场视角下的跨周期宏观政策协调研究
选题建议:“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工作总基调,要求加大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力度,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本课题立足资本市场,拟研究如何通过完善直接融资机制,强化跨周期宏观政策协调的效果,为支持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供政策建议。
专业背景:经济学相关学科背景,有相关经验者优先。
三、报名要求及注意事项
1. 申请人请于2022年4月22日前向本站提交下列申请材料(电子版):
(1)“深圳证券交易所博士后招聘报名表2022”(请按要求填写、提交,表格见附件);
(2)个人简历;
(3)拟选课题研究计划书(5000字左右,最多可选报两个课题,按课题提交研究计划书);
(4)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博士学位证书扫描件(应届毕业博士生提供学生证扫描件);
(5)博士论文、两篇代表作的电子版(应届毕业博士生可不提交博士论文);
(6)个人免冠证件照电子版。
报名材料仅接收电子版,请按要求发送至报名邮箱:postdoctor@szse.cn。
2. 报名材料提交要求(请严格执行,否则可能导致报名无效):
(1)请将以上报名材料置于一个文件夹中,该文件夹请以应聘人姓名命名;
(2)将文件夹以“XXX(姓名).rar”压缩文件形式作为电子邮件附件提交;
(3)“XXX(姓名).rar”压缩文件大小不超过10Mb;
(4)报名邮件主题:“XX大学-XXX(姓名)应聘深交所2022级博士后”;
(5)邮件正文中请说明:获得本站博士后招收信息途径,以便我站统计。
应聘者提供的报名材料,我们将仅作招聘之用,并尊重个人隐私,严格保密。
3.本站采取“严格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公开、公平、公正地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初审合格者将到深圳参加笔试和面试,笔试内容为与拟选研究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及运用等。应聘者往返机票及考试期间住宿费用由本站承担,考试时间另行通知。报名期间,如有问题请发邮件至报名邮箱沟通,报名者请勿自行来访。网站查询:http://www.szs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