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泡沫事件始末

时间:2004-01-06
字体:

南海公司的名字在公众面前频频出现,虽然他们与南美各国的贸易并没有增加什么收入,但是却继续兴盛不衰,股票非常抢手。董事们被这样的成功所鼓舞,为扩大影响,他们想到了那场曾使法国人头晕目眩的密西西比阴谋,于是,他们也要在英格兰玩一场同样的游戏。

 

南海泡沫事件始末

 

 

 

1711年,在英国,为了恢复因辉格党内阁解散而受到影响的公共信贷,并清偿总价近1000万英镑的陆军、海军债券和其他一些上市债券,牛津名人哈利·耶尔创建了一家公司。这是一个由商人组成的公司,他们连公司名字都没想好,就把这么多的债务背到了自己身上。政府保证他们在一定时期内获得6%的利率。为了提供这部分每年相当于60万英镑的利息,政府对该公司经营的酒、醋、印度货、缫丝、烟草、鲸鳍和其他一些商品实行了永久退税政策,并许可他们在南海的贸易垄断权。于是,这个经过议院批准而成立的公司,新起了南海公司这么一个连他们自己也没听说过的名称。

南海公司在成立之初就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企图,这就是攫取蕴藏在南美东部海岸的巨大财富。那时,人人都知道秘鲁和墨西哥的地下埋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银锭矿藏,只要能把英格兰的加工商送上海岸,数以万计的金砖银石马上就会源源不断地运回国内。这时,关于西班牙正要放弃智利和秘鲁海岸的四个港口的说法也不胫而走,这就更增强了人们的信心,于是,南海公司的股票在多年之内一直十分抢手。

但是,西班牙的菲力浦五世却从来就没有打算让英国利用西班牙在美洲的港口进行自由贸易。两国谈判的结果只是签订了一个贩奴合同,即西班牙给予英国向其殖民地运送黑人的三十年特权,但每年只能运送一次,并且还限制了轮船吨位和货舱容积,还规定只能运往墨西哥、秘鲁或智利。另外,西班牙还附加了一个非常苛刻的条件,即英国要向西班牙交纳25%的利润,其余75%加征5%的税。这场谈判使得耶尔及其同僚大失所望。

然而,公众对南海公司的信心却没有动摇,因为耶尔宣称,西班牙将允许在头一年增加两艘船运输货物;他们还公布了一份夸大其辞的清单,似乎是在宣布这些海岸的所有港口和码头都将向英国开放。但直到1717年,合同中规定的那艘船才开始首航,而仅仅一年之后,这场贸易就因英国和西班牙断交而中止了。

1717年,国王在议会会议上表示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国债。南海公司和英格兰银行这两家大公司在520日向议会提出了建议。南海公司提出,他们要以认购或其他方式将其资本存量从1000万增加到1200万,并且表示要求5%的利息,而不是6%。议会经过一番辩论,最终通过了南海法案,接受了南海公司的建议,并拟由它清偿已到期的安妮9年和安妮10年的四种彩票基金债务,本息共计200万英镑。

这样,南海公司的名字就继续在公众面前频频地出现。虽然他们与南美各国的贸易并没有增加什么收入,但是,他们却继续兴盛不衰。他们的股票非常抢手。董事们被这样的成功所鼓舞,开始考虑扩大影响的新措施。于是,他们想到了约翰·劳策划的那场曾经使法国人眼花缭乱、头晕目眩的密西西比阴谋,他们也要在英格兰玩一场同样的游戏。他们虽然预期到这项计划将以失败告终,但并不想因此而放弃它。他们自以为聪明过人,不会重蹈覆辙,而是能够无休止地把计划执行下去,并且把信贷这根绳子拉到张力最大的状态,但又不会扯断它。

正当劳的计划如日中天,成千上万的人群涌向甘康普瓦大街,在疯狂的渴望中自我毁灭时,南海公司的董事们把他们支付国债的著名计划摆在了议会面前,于是,在欧洲的这两个著名的国家里,千万双惊喜的眼睛里似乎都充满了一幅金银财宝滚滚而来的景象。英国开始这场疯狂游戏的时间略迟于法国,但她一陷于其中就再也不能自拔,惟恐落后。1720122日,下院成立了一个委员会,专门负责研究实施国王演讲中关于公共债务的旨意以及南海公司关于偿还债务的建议。建议的篇幅很长,分为好几个部分,涉及到的国债总值为30981712英镑。南海公司担心这笔债务全部落到自己头上,因而在建议中要求在1727年仲夏以前维持5%的安全利率,此后降为4%。委员会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这项建议。

但是,在下院里也有很多议员是英格兰银行的朋友,他们当然希望银行也能从中分享到一部分好处。于是,下院把南海公司的建议搁置了5天,在这5天里,英格兰银行也拟定了一份计划。南海公司担心英格兰银行会从政府那里获得更多的优惠,又对原计划做了一些修改,使它更容易被接受。其中最主要的改动是把原定7年的国债偿还期修改为4年。在这场拍卖中,英格兰银行决定不再出高价,而是重新考虑了自己的建议,又送上一份新的计划。

这样,每个公司都提出了两个建议。下院开始辩论了。罗伯特·沃普乐是支持银行一方的首席发言人,而财政大臣艾斯拉比则是南海公司的主要支持者。22日,辩论有了结果,结论是南海公司的建议对国家更有利,下院全盘接受了南海公司的第二个建议,把其余建议作为议案。

厄雷交易街陷入极度亢奋之中。南海公司的股价由一天前的130镑逐渐上升到300镑,随着下院讨论的进展,还在继续以惊人的速度攀升。议院内的反对派几乎只剩下沃普乐一个人还在大声疾呼,他以沉重而激奋的语调慷慨陈词:“这将是一次危险的股票投机生意,它会扼杀我国的工商业天才。它是一个危险的恶魔,它使人们陷入财富普天而降的幻想而不能自拔,不再去靠劳动挣钱,它要把人们引向毁灭。这项计划实质上是一场超级的罪恶,它的目的是激起和保持大众的疯狂,人为地提高股票的价值,它的超出真实价值的分红诺言是永远也不会实现的。”他以先知先觉的悟性预言,如果这项计划成功了,南海公司的董事们就会主宰政府,变成大英帝国新的绝对独裁者,控制立法;如果它失败了,就会在全国上下激起广泛的愤怒,毁掉整个国家。这将是一场噩梦,当罪恶的一天来到时,人们就会像从噩梦中醒来一样,问一声这一切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遗憾的是,沃普乐的慷慨陈辞却像石落深渊,杳无回音。人们不是把他看成是一个失败的预言家,就是把他比作一只嘎嘎地发出不祥之兆的乌鸦。当他们听出他意在揭露南海公司的阴谋之后,就纷纷离开了座席。

下院用两个月的时间通过了这项议案。在这段时间里,南海公司的董事们施尽了一切手段,尤其是通过大名鼎鼎的约翰·布伦特爵士提高了股票价格。他们四处散布极度夸张的谣言,有的说英国和西班牙签定了条约,西班牙将允许她所有的殖民地从事自由贸易;有的说波斯拉各斯的丰富矿藏将被开发出来交往英国,使英国的银子变得和铁一样源源不断;墨西哥人将把他们的全部金矿用来购买英国盛产的棉花和羊毛,在南海做生意的人都将变成绝世富豪;每投资100镑就会给股东带来数倍的红利。南海公司运用这些手腕,把股价提高到了400镑,此后是一个大幅度波动,当下院以172票对55票的多数通过这项议案时,股价稳定在330镑。

上院也以史无前例的高速度通过了这项议案:44日第一读,5日第二读,6日评议,7日三读后,即获通过。

上院也有几位议员激烈地抨击这场阴谋,但大多数人对他们的警告充耳不闻。投机的狂潮把他们像贱民一样给淹没了。诺思议员和格雷议员说,这项议案的本质是不公正的,它注定使极少数人暴富而大多数人则变得更加贫穷。来自沃顿的杜克议员也起来反对,但人们对他比对格雷还不屑一顾。耶尔·库珀把这项议案比作著名的特洛伊木马,一场蛊惑人心的大骗局,它必将使人们走向虚幻和毁灭。桑德兰德的耶尔竭尽全力地回击他们的反对意见,在付诸表决时,有17票反对,83票赞成,于是,上院在一天之间便通过了这项议案,使之获得了国王的批准,成为国家的法律。

但出人意料的是,国王批准议案之后,南海股票却下跌了。47日的股价是310镑,次日跌至290镑。虽然董事们已经从这场阴谋中大获其利,但他们仍不甘心眼睁睁地看着股市就此回落,他们立即派出密使,四外游说,向人们叙说蕴藏在南美的巨大财富。厄雷交易所里挤满了全神贯注的人群,他们很快就相信了这样一个谣言:耶尔·斯坦霍普已经在法国接受了西班牙政府的建议,为了扩大南海贸易和增加安全性,要用秘鲁海岸的某些地方交换直布罗陀的玛汉港。不仅如此,每年一轮次的航运限额也要取消,西班牙国王也不再收取25%的利润了。南海公司也可以建造和包租任意数量的船只,也不必向外国统治者交纳一分钱。这可真是一幅“金砖银锭满目飞舞”的景象。这个谣言促使股市迅速反弹。412日,也就是上院通过议案之后的第5天,董事会按照三比一的价格发行100万认购单,社会各界争相购买,使得首次认购总值就超过了200万原始股。认购单的发售按价格的1/5收取预付金,即按每100镑收取60镑预付金计。数日之内,股价就升到340镑,认购单的价格也提高了一倍。为了继续提高股价,董事会又在421日宣布,夏季中期的股息为10%,而且所有的认购单都将被授予相同的权利。这些决定使大炒家变得更加疯狂。接着,董事会又以400%的价格发行了第2100万。着了魔似的人们纷纷卷入这场一浪高过一浪的投机,在几个小时之内,竟然在这个价格上卖掉150万份认购单。

在这段时间里,数不清的股份公司遍地开花,它们很快就得到了一个“泡沫”的雅号,这真是再也合适不过了。大家对这个称呼津津乐道。这些泡沫公司形同过眼烟云,有的只成立了两个星期,甚至更短的时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新方案新工程一个接一个地出台。就连最高等的贵族也像孜孜不倦的股票经纪人一样渴望在这次投机狂潮中发一笔横财。

有些方案是在公众尚未陷入亢奋时实施的,它们看上去似乎非常合理,能够给大家带来好处,其实,这些方案的唯一目的就是增加市场占有量。实施者往往是抓住第一个价格上升的机会就赶快卖出,而第二天就把他的方案抛诸九霄云外了。大量的证据表明,数以十计的既不高明又不合理的方案,在抛出数日、毁掉几百人之后便销声匿迹。例如,有个项目是要制造一种永动轮(资金100);另一个项目是“鼓励英格兰的牧马业,改良牧师和教堂的用地,修缮和重建教区长和牧师的房屋。”那些对后一个项目饶有兴趣的牧师从中得到了巨大的利益,因为这个项目就是一帮猎狐老手般的教区长设立的。这家公司的股份很快就被认购一空。但是,最荒谬可笑、最能代表人们那种疯狂的是这样一个项目,它的标题是,“一家经营和承揽巨大好处的公司,但是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如果不是有几十位可靠证人的言之凿凿的陈述,谁会相信那时的人们竟然会被这样的项目所欺骗。

斯威夫特曾经把厄雷交易街比喻成南海的海湾,他精采地写道:

“这里的认购单数以千计,

像无数舢板在海面上你推我挤,

每个人都摇着他漏水的小船,

为了钓到金子也不怕淹死。

一会儿被深深地埋进死亡,

一会儿又飘飘然升到天堂,

他们摇摇摆摆踉踉跄跄,

浑浑噩噩就像醉鬼一样。

这时在格拉维悬崖上倒是安全,

一场野蛮的竞赛就要吞噬沉船,

他们躺在那里静候轮船沉没,

要把死尸的衣物全部剥完。”

当时的人们,不分高低贵贱,男女老幼,都深深地卷进这些泡沫之中。男人们在酒馆和咖啡馆里会见经纪人,女人们也聚集在服饰店和杂货店里大谈股经。

他们虽然并不见得是真心相信那些被吹得天花乱坠的项目,但是却希望通过经纪人的一双妙手,趁机大捞一把。交易街上拥挤的人群是如此混乱不堪,以至于在同一时间的同一种股票,在街两头的成交价格就能差距10%。但是,总有一些人保持着冷静的头脑,议会内外都有人明确地预言了迫在眉睫的毁灭。沃普乐先生继续揭示着不祥的凶兆。那些头脑冷静的人也和他一样异常担心事态的恶化,这引起了政府的强烈关注。611日议院复会时,国王发布了一项公告,宣布所有这些非法项目都是不可容忍的,并将受到起诉;禁止任何经纪人买卖它们的股票,违者将处以500镑的罚款。流氓成性的投机商无视这项公告,继续从事这些项目的交易,引诱人们上当。712日,高等法院的法官们在枢密院集合,发布了一道命令,退回所有的专利和特许申请书,解散所有泡沫公司。

被取缔的泡沫公司名单(选录)

1、   向伦敦供应海煤的公司,资本300万。

2、   全英格兰房屋建筑和重建公司,资本300万。

3、   改良英国土地的公司,资本400万。

4、   人发贸易公司。

5、   经营和承揽巨大好处,但是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的公司。

6、   伦敦铺设街道公司,资本200万。

7、   英国各地葬礼装饰公司。

8、   永动轮制造公司,资本100万。

9、   花园改进公司。

10、 增加和保障儿童幸运的公司。

11、 进入海关装载货物,并和商人进行商务谈判的公司。

12、 向伦敦供应牛的公司。

13、 以较小折现率支付寡妇和其他人的养老金的公司,资本200万。

14、 医疗芽酒开发公司,资本400万。

15、 购买和改良林肯郡沼泽地的公司,资本200万。

16、 为所有男女主人因为仆人造成损失而保险的公司,资本300万。

17、 为收容和养育非登记儿童而建造房屋和医院的公司,资本200万。

18、 不用火或不发生物质损失而漂白粗糖的公司。

19、 利用坑煤制铁的公司。

20、 用干草和稻草装饰伦敦城和威斯敏斯特城的公司,资本300万。

21、 购买和装备镇压海盗的船只的公司。

 

政府取缔了这些泡沫公司,头脑清醒的人们也对其冷嘲热讽,但仍有许多泡沫公司在膨胀着。印刷店里堆满了讽刺漫画,报纸上连篇累牍地刊登警言隽语的荒诞小品文。一位并不太高明的扑克牌制造商出售了一副南海扑克,牌上除了印有一幅很小的常见画面之外,再在一个角加印一幅泡沫公司的漫画,并附有相应的评语。例如,这副牌的梅花8描绘了一家最有名的泡沫公司,“帕考尔机械公司”,画面上,这家公司正在发射圆形和方形的加农炮弹和子弹,并称它带来了一场战争艺术的革命。

这副扑克牌的每一张都以相似的风格揭露一个阴谋诡计,嘲讽那些受骗上当的人。有人计算过,出现在这副扑克牌中的工程项目,其资本总额达到了3亿英镑。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那个吞没掉千百万贪财而又轻信的人们的命运的南海大海湾。529日,股价升至500镑,而这时已有三分之二的政府支薪人员购买了南海公司发行的国债。在5月份整整一个月里,股价一直在不断攀升,28日报价时曾高达550镑,四天之后,又从550镑猛增至890镑。此时,人们普遍认为股市不会再继续升高了,于是许多人趁机卖出变现。正要陪同国王去汉诺威的许多贵族和随员也惴惴不安地卖出。到63日,厄雷街上已是卖家如云而买家甚寡,股价从890镑一下子跌到640镑。董事们惊呆了,急忙命令代理人买进。他们的努力成功了,到晚上,人们的信心又开始恢复,股价反弹至750镑。直到722日公司登记关门,一直保持平稳,波动甚小。到8月初报价时,价格最终上升了一倍,然后就开始了起伏不定的回落,泡沫开始破灭了。

许多政府支薪者对董事们表示不满,他们特别指责那种在每张认购单上都列出股份清单的做法。大 家越来越明白,约翰·布伦特主席和其他一些人引起的麻烦远不止于此,他们开始把股票脱手。整个8月份,股市一直低迷不振,92日报价时,只有700镑。

事态已经变得非常严重,为了防止公众陷入完全绝望的境地,董事会于98日在泰勒商贸大厅召集了一次公司全体会议。亨格福特先生每逢这种场合总是要口若悬河地发表一通议论。当初,他曾经因为在议会里不遗余力地支持南海公司而备受瞩目,后来,人们又深深地怀疑他可能事先知道股票上市时间并因此而成了一个大赢家。他说,他对许多同类社团的生死沉浮早已司空见惯,然而,像南海公司这样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就成就了一番伟业的事情,却从来没有发生过,他们做到了连官员、教士和法官都做不到的事,他们即使没有全部消灭,也是平息了这个国家的全部动荡和仇恨。通过他们兴旺的股市,富人变得更加幸运,乡村士绅眼瞅着他们手中的土地二倍、三倍地增值,不计其数的教士从他们兴建的工程中受益。总而言之,他们使整个国家繁荣富强。大家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尽管亨格福特的发言后来引起一阵嘘声,都些天花乱坠的溢美之辞听起来简直就像是对事实的无情嘲弄,但大厅里的董事们、他们的朋友们以及所有的赢家都还是对亨格福特的发言报以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这次会议通过了几项提案,但是对公众影响甚微。当天晚上,股价就跌到640镑,次日又跌到540镑,此后几天还是连续下跌,最后落在400镑。

912日,在塞格雷特利·克拉各斯先生的再三吁请下,南海公司的董事和英格兰银行的董事召开了几个联席会议。接着就传开一条信息,说英格兰银行已经同意向南海公司的证券斥资600万,于是,股价反弹至670镑,但到了下午,人们就获悉这条消息毫无根据,股价马上又回落到580镑,次日又落至570镑,遂后逐渐滑向400镑。政府被事态的严重性震惊了。董事会成员为了免遭侮辱,连街都不敢上;警察随时都能捉到危险的暴徒。一封接一封的公文送到汉诺威的国王那里,请求他即刻起驾回宫。正在乡下的家中赋闲的沃普乐先生也接到指示,要他利用自己对英格兰银行董事会成员的广为人知的影响力,去说服银行接受南海公司的建议,经营该公司的证券。

英格兰银行极不愿意和南海公司搅和在一起而被卷进这场灾难之中。它极其勉强地接受了全部建议,全国上下都一致呼吁它挺身而出解危扶困。

922日,英格兰银行举行扩大会议,会上提出一项提案,未经辩论就获得通过,授权董事会同意发行南海公司的债券,但他们必须就债券的总值、项目和时间作适当的考虑。为了支撑公共信贷,英格兰银行开设帐户,以15%的定金、3%的保险费和5%的利息,发行300万债券。当天一大早,人们摩肩接踵,携款而至。这种情形使人们觉得好象当天即可完成此项认购工作,但不到中午风潮就转向了。尽管采取了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南海公司的股票还是迅速下跌。他们的债券早就没有什么信用可言了,就连那些最有名的金匠和银行家,也因为大量贷出南海股份而无法开张运营,只好关起门来溜之大吉。刀剑公司是南海公司的主要承兑商,也已停办了支付业务。看上去,灾难似乎也笼罩到银行的头上。上午,银行还在飞快地接受认购,可下午就不得不以更快的速度付出现金。第二天(929)是假日,但银行并没有什么喘息的时间,他们对这场风暴感到厌烦透顶,可是他们往日的敌手南海公司都已经被打垮了。他们的股价跌到了150镑,几次波动过后,又逐渐跌到135镑。

银行终于发现它无法恢复公众的信心,更不能阻止毁灭的潮头,它可不想跟那些试图救市的人一起去承担死无葬身之地的风险,于是它想终止业已履行了一部分的协议。他们没有义务继续履行这项协议,因为所谓的银行合约只不过是一份协议草案,在一些重要的细节问题上,协议没作任何规定,对退出协议没任何惩罚条款。“这样”,用议会史的语言来说就是,“人们就看到了,一个被神奇的泡沫刺激到不可思议的高度,令整个欧洲凝神观望和翘首以待的巨大魔幻,在8个月的时间里由兴至盛,由盛转衰。可它的根基是一场骗局,一个幻觉,一派荒诞,一片惊骇。它的导演者的那套鬼把戏一旦被人们捅穿,它就轰然一声坍塌在地了。”

在这个臭名远扬的泡沫膨胀期间,英格兰呈现出一片独特的景象。公众的心智在不健康地发酵变质。人们再也不满足于小心谨慎地从事虽然较慢但却肯定能够赢利的产业了。他们渴望今后能够拥有无穷无尽的财富,于是现在就不顾危险、挥霍无度。史无前例的奢侈之风带来了道德品行的堕落滑坡。那些曾经被里查德·斯蒂勒爵士称为“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的狂妄之徒,在厄运降临的日子里,就被人们当作反面形象而铭刻在心了。在议会质询时,许多董事倒没怎么因为挪用公款、而是因为他们的傲慢无礼而吃尽了苦头。他们每一个傲慢的目光,每一句不可容忍的厥词,都被记录下来,而回报给他们的,则是百倍的贫穷和羞辱。

全国各地的事态已经非常紧急。乔治一世缩短了他在汉诺威的预定日程,火速回奔,于1111日回到英格兰。128日,议会召开会议。这期间,全国所有的城镇都举行了公共集会,人们纷纷请愿,要求立法机关向南海公司的董事们复仇,正是他们的欺骗性行为,把整个国家推向了毁灭的边缘。几乎没有人想到国家本身也应该像南海公司一样受到惩罚。没有人去责备大众的荒诞与惊狂——堕落的贪欲吞噬了所有优秀的国民特性,蔓延的痴迷使他们带着疯狂的渴望钻进了阴谋者布好的罗网。从来没有人提到过这些事情。人民是单纯、诚实、勤奋的人民,是一伙强盗毁灭了国家,他们十恶不赦,其罪当诛,死不足惜。

调查工作进展很快。董事会成员的案子一个接一个地审理完毕。为了抚平他们造成的创伤,议会没收了他们的大笔财产,总额高达2401.4万英镑。根据每位董事的不同处境,议会给他们每人都留下一定的财产,以便让他们重新做人。受到严厉惩处的爱德华·吉朋之孙、历史学家吉朋在他的《生活与写作:回忆录》一书中,对那时议会的行动作了一个很意思的描述。他承认自己并不是一个不怀成见的目击者,但是,人们从任何一位作家的作品中都可以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在那些灾难性的年月里,人们的举止充满了偏见。这位伟大的历史学家的叙述很有思考价值。如果从兼听对立意见的原则上讲,他的意见是值得考虑的。“1716年”,他说,“我祖父被推举为南海公司的一名董事。他的帐目表明,在他接受这个要命的职务之前,他就独立地拥有了60000英镑的财产,但是,1720年的那场灾难葬送了他的命运,把他30年的劳动成果在一夜之间便化为乌有。国家刚刚从黄粱美梦中惊醒过来,人们甚至议会就吵吵嚷嚷地寻找替罪羊,但公认的是,那些董事们尽管罪孽深重,却不能根据这个国家的任何既有法律进行制裁。莫乐沃斯上议员的言辞虽然放肆,但是却被曲解了原意,而一个刑罚法案却就这样产生——一个溯及既往的法律条文,用以惩罚缺庭的被告。立法机关限制董事们的人身自由,强行实施过分的安全保护,并且给他们的个性画上事先准备好的可耻记号。他们被强迫发誓,分文不差地上交财产,而且不能转移或分割一丝一毫。与刑罚法案相对的是,每一个狱中的在押犯都应享有向辩护律师申诉的权利。他们祈求申诉,然而却被拒绝了。那些压迫者并不要什么证据,也不理会他们的申辩。不是一次庄严、公正和冷静的审查,而只凭一次草率的会议,一个没有法律效力的多数投票和几个最卑鄙的秘密委员会成员,就决定了33个英国人的命运和名誉。

在惩罚了董事会成员之后,立法机关的第二项议题是恢复公共信货。1720年末,南海公司的全部股票本金计算出来了,总值为3780万英镑,其中分派给全部所有者的只有2430万英镑,剩下的1330万英镑则被公司以法人的身份占有,而且,这就是他们发的国难财。他们从中拿出800万分给一般所有者和认购者,股利是每股33英镑6便士8芬尼。这已经是相当宽容了。南海公司还有更进一步的规定,凡是向该公司借钱者,必须向它实际转付或抵押股票,供公司使用,这些股票必须不附带任何要求,而且,借钱者还要加付借款总额的10%。在股价异常上涨时,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借出1700万英镑,等股价跌落到正常水平以后,他们一下子就收回了110万英镑。

但是,恢复公共信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企业已变得像伊卡鲁斯一样,他吼着太高太高,融化了粘接翅膀的蜂蜡,掉进大海,在波涛中挣扎着,才懂得他只能在坚实的大地上生存。从此以后,他再也不去想入非非了。                                                                                  

(本文摘译自《疯狂与幻灭》,该书生动详尽地记叙了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早期的金融欺诈和群众颠狂行为,即将由证券市场导报社组织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