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重组并非都是利好消息,根据国际上的统计,一半以上的资产重组是以失败而告终的。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当中的新热点,资产重组怎样才能“组”得有效,关键在于其自身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1997年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统计分析
平安证券公司 苏中一 鲁 宾
资产重组作为一种资产经营方式,可有效地促进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增效”之目标的实现。从经济结构角度看,它有利于增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及产品的集中度,无论是强强联合,还是收购兼并财务危难企业,均有利于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1997年是人们公认的“资产重组年”,在这一年中,深沪两地共有246家A股上市公司进行了资产重组,其中深市107家,沪市139家,其比重占到两地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近三分之一。但综观1997年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其总体态势也非尽如人意。
1.资产重组的内在经济动因不足。
资产重组的原动力本应在“内在经济动因”,就是指潜在的利益价值,而1997年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却更多的是来自于政策的推动。
深沪两地上市公司已分别予以公告的资产重组方案已逾400条,其中于97年度进行公告的占到近90%。这其中又有近85%发生在下半年,更有近60%集中发生在第四季度(见附表1)。
这种现象与国家政策的导向有关,特别是1997年10月份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要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我国长期以来资产配置结构不合理,配置效率低,调整资本存量结构迫在眉睫,上市公司因其在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理应成为资产重组的排头兵,但是资产重组作为一项经济决策,应充分结合宏微观经济形势,从国家、企业、股东三者利益出发,全面考虑、慎重决策,一哄而上难免产生消极效应。
2.对产业政策的执行缺少必要的配合。
当前我国的产业政策倾向是要支持支柱产业、瓶颈产业,但是从统计结果来看,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对我国当前产业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配合还显不足。
表中工业类上市公司所占比重最大,达59.76%;综合类、商业类上市公司分别以19.11%、9.76%的比重紧随其后;地产类、金融类上市公司所占比重最小,分别只有2.43%、0.4%。但是,如果我们从各类上市公司中资产重组的比重来看,各行业实施资产重组可谓平分秋色,如工业类上市公司中实施重组的占30%强,而地产类上市公司中实施重组的也占到20%强。
总之,在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中,机械、石油化工、汽车、 建筑等支柱产业,能源、交通等瓶颈产业,电子、信息等高科技产业在数量上并没有明显的优势,这个现象值得重视。要实现目标中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支柱产业、瓶颈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内的上市公司资产重组。
另外,在众多资产重组项目中,跨地区的(指按省级行政区划)重组方案所占总体样本的比重不到十分之一,这将不利于经济资源的地区间调整,使经济资源的优化受到地域的限制。
3.资产重组的方式选择较为被动
从1997年公布的所有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方案来看,其方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A,国家股、法人股、发起人股的转让,表现为上市公司股东之间发生股权的转变; B,股权转让、资产转让,表现为上市公司经营的收缩;C,资产置换,表现为与关联方的资产交换;D,兼并、收购、股权投资,表现为上市公司的经营扩张。另外,还有租赁、托管等其他方式。97年分别涉及到上述四种方式的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方案的统计参见附表。
我们发现,第一种方式多为一些行政划拨式的政府行为,对上市公司资产配置的影响是间接的,大规模的易主可能会带来经营管理的改善;第二种方式一般是处于无力管理条件下被迫收缩产业战线的行为,以抓好主营业务;第三种方式则往往是与集团公司、母公司及其他关联单位之间的交易,意图主要是改变上市公司的市场形象,提高其在二级市场筹集资金的能力,短期行为比较明显。第四种方式是企业主动扩张,其目的是解决规模不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有利于资产存量得到优化。但这一项仅占到总体样本的50%,而且还不能排除其中的行政干预因素,即存在“拉郎配”式的购并行为。
4.整体绩效欠佳。
以1997年中期财务报告的每股收益为依据,并由其值的两倍作为该年末每股收益的估算值计算净资产收益率,我们发现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一般,其净资产收益率分布见表。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实施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超过20%的只占总体的13.6%,大部分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一般,有超过30%的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小于8%,其中有16家出现亏损。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一定要结合于现实,立足于长远,切忌只顾眼前利益一哄而上、盲目重组。特别是进行股权投资、收购兼并更要有良好的业绩基础,否则投资范围一分散,就会造成主业不主、管理无力,从而导致经营失败甚至是财务危机。
5.市场反应积极但不够理性。
整个1997年度,资产重组是二级市场的热点话题。通过公告前后的重组题材股票市价对比发现,涨幅最大的即封在涨停板上(如耀华玻璃、鲁银集团、张家界、吉轻工等),跌幅最大的则以跌停板报收(如飞乐股份、通宝能源、河北华玉、天然碱等),这说明投资者对资产重组方案公告的反应是积极的。 但是,笔者以1998年2月20日的收盘价对其市盈率(P/E)做了进一步分析(其中E值估算为中期每股收益的两倍),统计结果表明,就其市盈率来看,该题材股票普遍受到高估,存在较大风险。结合净资产收益率来看,在市盈率小于20的几支股票中,净资产收益率普遍大于15%,而在市盈率大于300的几支股票中,净资产收益率却普遍小于3%,可见其中投机意愿比较强烈。
总之,资产重组并非都是利好消息,国际上有一统计,一半以上的资产重组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的。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当中的新热点,资产重组怎样才能“组”得有效,关键在于其自身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正如前文所述,资产重组有其潜在的利益价值,其出发点应该基于以下三方面:
(1)从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上来看,结合企业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为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有关经营领域、产品方面、市场范围等预期目标的实现进行某项资产重组。
(2)从企业内部组织管理上来看,企业在实行资产重组后,是否能优化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并使企业的组织成本和管理费用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3)从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上来看,资产重组是否能使企业经济规模达到最优,既在企业的产出与长期平均成本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
展望1998年,资产重组因其潜在的利益价值,依然会在上市公司当中形成热潮,也必然会成为二级市场上一个不衰的热点。
表1 1997年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统计表 | ||||||||||||||||||||||||||||||||||
方案公布时间 |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合计 | ||||||||||||||||||||
数量(条) |
13 |
2 |
9 |
13 |
10 |
11 |
24 |
25 |
32 |
33 |
71 |
98 |
341 | |||||||||||||||||||||
重组公司行业分布 |
行业 |
工业类 |
商业类 |
综合类 |
公用事业 |
地产类 |
金融类 |
合计 |
| |||||||||||||||||||||||||
家数 |
147 |
24 |
47 |
21 |
6 |
1 |
246 |
| ||||||||||||||||||||||||||
百分比 |
59.76 |
9.76 |
19.11 |
8.54 |
2.43 |
0.4 |
100 |
| ||||||||||||||||||||||||||
各行业重组比重 |
行业 |
工业类 |
商业类 |
综合类 |
公用事业 |
地产类 |
金融类 |
-- |
| |||||||||||||||||||||||||
比重 |
33.1% |
28.2% |
42.7% |
39.6% |
21.4% |
20% |
-- |
| ||||||||||||||||||||||||||
重组方式 |
类别 |
A |
B |
C |
D |
其他 | ||||||||||||||||||||||||||||
方案个数 |
86 |
42 |
28 |
152 |
2 | |||||||||||||||||||||||||||||
重组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分布 |
净资产收益率 |
X≤0 |
0<X≤8% |
8%<X≤20% |
X>20% |
合计 | ||||||||||||||||||||||||||||
家数 |
16 |
69 |
127 |
34 |
246 | |||||||||||||||||||||||||||||
百分比 |
6.4 |
28.4 |
51.6 |
13.6 |
100 | |||||||||||||||||||||||||||||
重组公司市盈率分布 |
市盈率 |
不存在 |
0<X≤30 |
30<X≤100 |
100<X≤300 |
X>300 |
合计 | |||||||||||||||||||||||||||
家数 |
16 |
45 |
158 |
17 |
10 |
246 | ||||||||||||||||||||||||||||
百分比 |
6.4 |
18.8 |
64 |
6.8 |
4 |
100 | ||||||||||||||||||||||||||||
注:重组方式A、B、C、D的含义,详见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