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长点有多种多样,在分析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并非一件简单的事,里面有许多的东西需要人们去研究。作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进行深入透彻的了解和分析,对上市公司作客观、真实、准确的判断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
对上市公司利润增长点的认识
深圳投资基金管理公司 方冈
阅读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或中期报告,经常能看到上市公司在其报告中称有这样那样的新项目、新公司或新的利润增长点,这些题材常在二级市场掀起一阵一阵的波澜,某些上市公司的股票在短时间内股价翻着跟斗地往上涨,那种情景真是激动人心。但是我们仔细看看有些公司的财务报表和有关的资料,恐怕就不象它们的股价往上飙升那般令人心旷神怡。有些可能不错,有些只能说勉强,有些让人捉摸不定,有些干脆就是一塌糊涂。粗读报告给人的感觉就象开放在绿草地上的一朵朵灿烂的花儿,令人赏心悦目,但细看却能发现不少是美丽的泡影。鉴别真伪,这里应有许多的学问,需要经验的积累和多方面的知识,有很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琢磨。
关于新企业的设立问题
不少上市公司在报告里提到要扩张,在什么地方要建立什么样的工厂或公司,或是要兴建什么样规模的什么样生产能力的企业,或是与外商合资或与别的公司共同投资一个新的企业等等,并且这些企业投产后能达到什么样的生产能力,能为公司带来多少的收入,能为公司创多少的利润等等.从一般新企业的设立和发展过程来看,一个新企业在筹建之初要发生大量的费用,这笔费用通常都是巨大的,在财务上称之开办费。按照会计处理方法,这笔费用要在其未来的若干年内(5年或10年或其它的时间)逐年等额摊销,一般新企业建立之初,由于生产、管理、市场及其他方面的能力都有个逐渐提高的过程,加上要在头几年里背上沉重的摊销费用,企业的初期盈利都不会太高甚至亏损,在经营了几年之后,开办费摊销完了,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提高了,市场占有率扩大了,销售能力增强了,销售网点也增多了,企业的盈利才开始大幅增加,企业进入高速盈利期。因此,对于新建企业的盈利能力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短期内能带给上市公司的收益不要太乐观。
从另一方面来想,许多上市公司可能正处于投资的新企业刚开始盈利时期,盈利才显露出一点或者还没有显现出来,那样公司后面的盈利可能还要大幅提升,如果能挖掘出这样的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上投资,应有不小的收获。
对于与别人共同投资的企业要注意上市公司在里面占有的份额。有些合资企业的利润很高,但是上市公司在里面占有的份额太少,实际上上市公司能从中分得的利润寥寥无几,对整个上市公司的业绩并无太大的贡献。不知情的投资者一听上市公司有这么好的合资企业,便一拥而上,之中再夹杂着一些乘机捞一把的投机者,股票价格就开始飞涨了,等年度报告出来,那种上市公司的股票会怎样就只好听天由命了。
上市公司新建立的企业的行业利润水平值得关注。有些上市公司提到他们的新企业每年可增加收入多少,可按行业的利润简单一计算,利润可能就不太高,再考虑到上市公司能分到的利润,将其与总股份数一比较,每股收益的增加就更是微不足道了。
关于新项目建设的问题
上市公司有时的利润增长不是通过新建企业或者与人合资来实现,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搞一新项目或者通过改扩建工程使原来的生产能力扩大,分析这些新项目时如下的问题值得注意:
第一,要重视上市公司的资金情况的分析。我们在分析上市公司新项目时要注意其财务结构、财务安排和资金情况的分析。企业要获得新项目建设的资金大致有这么几个渠道:
1、企业用其自有的资金安排新项目的建设。企业的自有资金又来自两方面:a.企业经营获得利润。b.企业的以前年度积累。通过财务状况变动表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每年的资金来源和运用,可以分析出企业若搞新项目的建设,企业有多少的资金积累,企业本身投入了多少的资金搞项目建设,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发现企业有多少的流动资金,新项目已投入资金和目标投入还差多少。看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可以分析企业再举债的能力,可以看到企业的股权结构,可以看到企业现有规模和扩张的潜力,可以分析企业资产的优良程度。通过损益表可以分析企业的利润来源和盈利能力,可以考核企业的管理水平,成本费用控制水平,可以分析企业的生产资金的需求量,可以通过与其他报表的关系分析企业未来可能的利润增长和未来的盈利情况。
有些上市公司,原来的利润水平很低,其经营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根本不足以支持其建设新的项目,公司财务结构不好,企业负债不多,这样的企业要建设新项目资金将会较困难。
2.企业通过举债来筹措资金。对于企业的举债要注意其资产负债结构,对于那些负债较轻的企业,资产流动性较好的企业比较容易获得外部的贷款,而对于那些负债较重的企业,资产流动性较差的企业要获得外部的贷款就较难。另外在宏观经济好转的时候,银根放松时,利率降低时,企业较易获得贷款,企业举债所承担的财务费用较轻,对于企业搞新项目的建设较为有利。
3.企业通过增资配股来获得新项目建设的资金。上市公司能否获得国家对其增资配股的批准,有几点规定值得注意。a.企业上一次配售股份距下一次配售股份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2月。b.企业在过去的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10%。C.企业在过往的三个月内不得有重大的违规行为。
如果企业无好的收益水平,财务结构不合理,又不符合国家增资配股的有关规定,企业想要搞新项目建设,资金从何而来?写在报告里的计划又有何真实意义?
从另一方面想,如果企业有好的项目,又较缺资金,那么我们可以预测其年度的分红方案应该不会大量地分送现金,而可能是以送红股为主,那样在目前二级市场欢迎送红股的情况下,我们若能预先加以判断和行动,应该比被动地反应更好些。
关于购并和资产重组问题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绝不能根据一些比较粗糙和模糊的介绍性的文章揣测收购兼并的好坏和资产重组对企业的影响。实际上,购并和资产重组里面牵涉到许多方面影响因素,如资产评估,企业业务的组合与分离,关联企业的交易,对于某些事项的财务处理等等,而且这几方面本身又是专业性较强而且较复杂的业务,对于一般的投资者很难理解和明白里面的内容的复杂性。在某些方面变动有可能使得上市公司的业绩产生较大的差别,要对上市公司了解得深入和透彻,掌握有关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我国对于信息披露和关联企业交易还没有很好的规定,通过公开资料来对购并和资产重组对企业的影响作出评价和判断较困难,但是可以通过有关的资料对此作一些初步的分析,并且围绕某些问题作进一步的资料收集和调查了解。对于购并和资产重组,至少有这样的一些问题是比较重要的:第一,要了解上市公司在被收购的企业里的股份比例,不知道这一点,就无法判断上市公司对被收购的企业的影响力,也无法知道被收购企业对上市公司将来可能的业绩影响。第二,要了解该收购的价格是基于什么样的基础。收购是否在关联企业之间进行,价格制定得是否合理,以及这种收购的意图。第三,要了解关于资产评估的有关问题。哪些发生了减值,哪些发生了增值,这些增值减值要结合财务报表作一些判断,看里面有无出奇的地方。第四,要分析被收购企业的财务报表,通过分析,可以知道被收购的企业是一间什么样的公司,是能马上为上市公司创造效益还是有待上市公司对其进行改造。第五,要了解被收购企业的原有利润有多少及如何处理。如果在收购协议里规定了可以享有原有的利润,那么上市公司在年度分配时则可以将其应得的利润进行分配。第六,要综合考虑合并报表的整体财务情况以及未来的资金需求问题。关于这方面的问题需要了解的东西较多,要根据企业的特点和有关的业务来分析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