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时间:2005-11-23
字体:

不少创业企业诞生不久就被无情地淘汰出局夭折了。人们无法简单地从企业所处的行业、企业所有制结构、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规模或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努力程度等方面解开这一问题的谜底。究其根源,还是这些创业企业对核心竞争力重视不够。

 论创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业企业要想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关键问题是要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是创业企业赖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创业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奇制胜的法宝。为了提高创业企业的素质水平,使之获得长期持续发展,现结合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所接触到的创业企业情况,对创业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作一探讨。

核心竞争力与创业企业发展

企业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最早由两位美国战略管理学家帕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Hamel)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来。在其著名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美国密执安商学院帕拉哈拉德教授和伦敦商学院哈默教授第一次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并就“核心竞争力”作为竞争优势的源泉进行了精辟的描述和论证。他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它可更详细地表达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时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从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同表现形式的角度可将企业核心竞争力分为三类: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它们之间关系密切,产品来自技术,技术来自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其他类型竞争力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具备如下三个主要特性:

1.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富有战略价值,它能为顾客带来长期性的关键性利益,为企业创造长期性的竞争主动权,为企业创造超过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值利润。2.独特性。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独自拥有。它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蕴育于企业文化,深深融合于企业内质之中,为该企业员工所共同拥有,难以被其他企业所模仿和替代。3.延展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可有力支持企业向更有生命力的新事业领域延伸。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基础性的能力,是一个坚实的“平台”,是企业其他各种能力的统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保证了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的成功。

创业企业与已经成熟的企业不同,它是处于企业的初期创业阶段,不论是资金投入、生产规模、产品种类、市场拓展能力,还是经营管理制度、技术研发力量以及企业员工队伍等,都与已经成熟的企业有着一定的差距,在市场竞争中相对处于弱势。那么,创业企业靠什么去发家起步,站稳脚跟,求得生存发展呢?诀窍只有一个,这就是必须具有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可见,培育挖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关系到创业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在WTO国民待遇的游戏规则下,各种不同背景、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同台竞技,创业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否生存、发展,最终取决于企业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

我国创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不足

近几年来,我国各行各业的创业企业雨后春笋般诞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新生力量。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为什么有的企业能常盛不衰,有的只能成功一时,有的企业却连一点成功的机会都没有?不少创业企业诞生不久就被无情地淘汰出局夭折了。人们无法简单地从企业所处的行业、企业所有制结构、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规模或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努力程度等方面解开这一问题的谜底。究其根源,还是这些创业企业对核心竞争力重视不够,没有从企业长远发展的高度去强化这方面的工作。

从我们所接触到的创业企业看,一小部分创业企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在某些行业拥有先进技术。我国部分创业企业是从垄断行业内先进技术起步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们都把垄断行业内先进技术看做是自己占领市场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以湖南长沙巨星轻质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1995年成立,属于新材料行业的创业企业。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巨星公司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成长为新材料领域的知名企业,靠的就是垄断着行业内的先进技术。其最有名的是给公司带来巨大效益的“现浇砼空心无梁盖楼技术”。这项技术一改过去盖楼的传统做法,创造出盖楼可以不要横梁,采用这项技术省时省工省料并能扩大房屋面积,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建筑手段。据了解,巨星公司围绕着“现浇砼空心无梁盖楼技术”进行了众多的技术创新,获得的有关专利高达28项,保障了企业的持续发展有源源不断的竞争力。

2.人才队伍素质相对较高。我国创业企业大都十分重视抓好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其中不少企业在这方面做得比较突出。如四川川大智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家IT行业的创业企业,其产品科技含量很高,主要是供应空军部队、民航、交通、电力等部门;同时,由于这个行业进入门槛高,一般IT企业无法打入,使川大智胜公司始终在国内同业处于领先地位。川大智胜公司是由四川大学图像图形研究所改制而来,公司一成立就集聚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在全公司人员中,本科学历以上的占了78%,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和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员占到40%以上;留学归国人员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达到10余人;尤其是公司高管人员更是人才济济,董事长是中科院院士,其余都是教授或高工,其中有3人还是从国外留学归国的专家。又如成都正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专门生产高分子化学新材料的民营企业,属于新材料行业。正光公司成立3年多来,已经建立起了几十人的研发中心,在中心有国内首屈一指的高分子化工材料专家当顾问,研发人员大都是博士、硕士以及高级工程师。除此而外,正光公司还很重视管理人才的使用,聘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出任独立董事,通过各种渠道挖来富有经验的管理人才充实企业管理队伍,有力地保证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同行业位于前茅。

然而就目前情况看,我国大部分创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着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为:

第一,技术创新的后续力量较弱。我们知道,持续地掌握先进技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是创业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创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支撑点。我国不少创业企业在这个问题上做得较差,尽管它们原来靠掌握先进技术起家,但在企业诞生后却只知一味吃老本而不顾先进技术后续力量的培育,忽视了要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持续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孰不知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创业企业的发展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原来拥有的先进技术转眼就可能被别人赶超,如果自己拿不出新的技术保持领先地位,长此下去,最终只能是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

第二,高素质人才队伍不稳定。我国创业企业一般规模较小,实力较弱,能够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的手段相对有限。在实际中我们常常看到,创业企业开始成立时,知名度小,高素质人才也不多,除了拥有先进技术的创业者个人和少数志同道合者外,很难从外引进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到创业企业基本成型后,虽然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高素质人才也陆续进了企业,但由于激励机制不完善,当报酬待遇和其他工作生活条件不能超过其他企业时,这些高素质人才随时都有可能被别人挖走。因此,在许多创业企业中,高素质人才时常出现跳糟现象,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队伍很不稳定,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第三,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不健全,不少创业企业在管理方面都相对落后。这是由于创业企业大多为中小型民营企业,不少企业总裁是技术人员出身,作为非职业经理人,他们并不擅长企业管理。创业企业刚起步时人数少、规模小,企业管理的压力不大,因而企业在建设完整的内部管理体系上显得不太急切。但是,当创业企业逐步做大后,内部管理方面的问题就会日益突出起来。企业管理非专业化使创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大减弱。

创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中国近两年开始引入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且很快为理论界和企业界所重视并接受,但如何培育核心竞争力并没有固定模式。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在于创新,创新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什么是创新呢?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认为,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为什么说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呢?这是因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标志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从而在竞争中优势明显。而要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处于这种优势,除了自然垄断,就只剩下创新这条路了。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认为,就世界范围来看,大多数企业已经走出了投资推进型增长方式,并开始从投资推进型向创新推进型转变,这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思路不谋而合。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具体表现在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决策、反应能力、产品制造、市场营销、组织管理等方面,而这几方面除了通过经验积累之外,创新是形成竞争优势的最重要动力和源泉。

针对我国创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1.注意跟踪市场需求,建立起先进技术的蓄备库

先进技术是创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支撑点,创业企业应该把持续垄断先进技术当成企业发展大事来抓。在这个方面,关键的问题是要随时注意跟踪市场需求,设法建立起先进技术的蓄备库。在这个蓄备库里,既要有现在正在使用的先进技术的升级版本,又要有未来市场所需要的新技术。也就是说,要把现在和未来市场需要的先进技术都放进这个蓄备库里,以满足企业持续发展的需求。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长沙巨星公司那样,在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时候,不但要跟踪市场努力进行技术创新,拿出更多的现在和未来市场所需求的先进技术,而且还要采取专利(著作权)注册办法寻求法律对先进技术的保护,并把这些受保护的先进技术蓄存起来,在企业发展需要时源源不断地输送出去,以达到增强创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2.核心产品市场的开发:企业的市场重组

核心产品是介于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最终产品之间的中间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市场份额相比,企业核心产品的市场份额更有意义。一方面,核心产品的发展,可以借助下游合作伙伴的销售渠道和品牌来实现,使企业回避最终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获得可观的“虚拟市场份额”,由此获得的收入和经验可以加快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在最终产品市场上建立垄断地位会受到法律和市场销售渠道等多方面因素限制,核心产品份额则不受这些限制,可以相当自由地发展。所以,不管是从短期利益来看,还是从长期发展来看,核心产品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应该成为企业市场重组中的发展重点。

3.竞争力要素整合:企业的内部重组

核心竞争力是由不同的竞争力要素有机联系而成的整体的竞争实力,核心竞争力要素的整合,涉及企业内部管理几乎各个方面的具体问题。一定程度上,竞争力要素的重组过程是原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扩展范围的阶段,和通过优势互补确立新的竞争优势、使核心竞争力发展壮大的过程,是企业外部重组的结果得以实现的过程。如果将第一阶段比作“采购”的话,这一阶段就是“生产”,没有“生产”,“采购”过来的各种竞争力要素就没有意义,而且会很快消失。完成企业外部重组后,尤其要注意企业内部竞争力要素的重组工作,以使潜在的竞争优势得以实现。这里要着重强调的是创业企业应走专业化、职业化管理的路,完成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这是国内外成功的创业企业的必由之路。

4.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保证高素质人才队伍稳定

高素质人才是创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制造机”,只有依靠他们,才能持续获取不断创新的先进技术。对此,创业企业要非常重视高素质人才队伍的稳定,要形成制度,千方百计地采取必要措施吸引外来人才、留住现有人才,使高素质人才队伍逐渐壮大。在这个方面可以借鉴一些做得较好的创业企业的经验,如建立有利于留住人才的企业股份期权制度;给予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以高额报酬;按照科研成果和管理成果取得的效益提成奖励有功人员;向高素质人才提供先进的科研工作环境;为高素质人才提供深造培训的机会;为高素质人才创造舒适的生活条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