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关于本所/本所介绍/深交所文章列表

往事并不如烟

时间:2010-12-08
字体:

----初进登记公司二三事

 

/陈文权(1993年入所)

今年是深交所成立20周年。现在深交所上市公司已经突破1000家,总市值超过8万亿元,证券市场已经和国民经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市场的发展速度、地位和规模远远超越了市场初创者们的想象。1993年我从银行进入深圳证券登记公司的时候,和大多数人一样,对证券市场知之甚少。那时市场规模很小,投资者少,影响力也有限。上市还是指标分配,绝大多数都是国有企业,上市的目的主要是为企业引进资金,建立灵活的机制。

初到登记公司的一年多时间内,我主要负责分红、派息和配股方面的工作。那时还没有电子化数据传送,基本上是手工操作。一家公司要分红、派息或配股,我们就起草一份相关通知,油印上百份,一面将通知传真给各地登记公司,一面将通知一张张放进一楼的会员清算回单箱里。那时每家会员在深圳都驻有一位清算员,每天要到登记公司领取结算单、通知、文件等。有时,分红、派息和配股的公司多,传真和打电话的任务很重,通讯线路质量又不好,同事们常常忙到深夜。

那时市场还处在起步阶段,决策流程相对简单。当时股份分为不能流通的国有股、法人股和能流通的公众股,配股比例最高为103,配股权证还能上市交易2周左右。有一段时间,上市公司为了多筹资,将国有股、法人股的配股权转让给公众股,如一家公司公众股和不能流通股份(国有股、法人股)各占50%,如果102,那公众股获得的配股权就是104。后来,监管机构下文,明确不能将非流通股的配股权转让给流通股股东,并且要求将正在上市交易的配股权证分离为配售股份可以上市流通的权证(公众股配股权)和配售股份不能流通的权证(国有股、法人股配股权)。当时我提了一个简单的办法来区分这两种权证的证券简称:A1权(公众股配股权证)和A2权(国有股、法人股配股权证)。当时的部门领导刘裕辉同意后,跟技术部门一商量,技术上可行,很快就确定下来了,过程相当简单。

当时员工都比较年轻,出校门没几年,单身汉多,一起坐大巴车上下班,单纯快乐,很容易满足。那时进深圳营业部的大户室大概需要100万资金,能进大户室的绝对称得上是有钱人。1994年春节前的年终总结大会上,当时的登记公司老总柯伟祥鼓励员工时说,好好干,到退休时大家都可以进大户室。我为此还激动了好久,并作为重大利好告诉了家人,到现在还记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