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不批基金管理公司,那你的竞争者并不会因为如此而减少,所以大家的心态要放好。”
“行业里还有一个怪现象,公司多了,有些人反而心态不太好,觉得基金公司批多了,这个蛋糕就这么大,大家分着吃可能会不够。”林海中首次在公众场合严厉批判这种观点,认为基金管理公司所在的是一个资产管理行业。不批基金管理公司,还有证券公司的资管部、或资产管理公司,有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公司,有阳光私募、信托公司,甚至还有商业银行。
按照现行方式,新基金公司开业一般是40-50人的架构。固定开销与薪酬每年需支出3000万左右,房租每年500万,加上差旅费以及银行渠道的一些费用支出。每年的支出将达到6000万-7000万。如果新公司发一个基金规模一般在5亿左右,若1.5%的管理费,按照与大银行的分成比例,最多只能拿到一半,分成后收入375万。
“不批基金公司不代表没人分蛋糕”这样的看法是有依据的。去年成立了两家基金公司,纽银梅隆基金和浙商基金,开局并不是那么理想。纽银策略募得10.63亿元的规模,但很快面临较大的净赎回。浙商基金今年5月份成立的首只基金规模为12.71亿元,目前尚未公布最新资产规模。
同样的抱怨也来源于老基金公司。有大中型基金公司内部人士感慨,他们现在已经进入一个“死胡同”里面,行业的整体资产规模上不去,公募基金在证券市场中话语权越来越弱的同时,获批的新基金和新基金公司越来越多--不发新基金的话,老基金就被赎回去买别人的新基金了;在这种市场中发新基金都发不大,赚的一点小钱都贡献给银行了。
(来源:南方都市报 日期:2011.07.13)